查看原文
其他

20年前雄文:“泽州县”地名现象漫议

议员 地名众议院 2021-02-23
[小编按]1996年8月8日,国务院批准晋城市郊区改设泽州县。消息传出,全市哗然。连时任市长都大为惊愕:“我知道你们要改县,也支持改,但我怎么就不知道要改的是泽州县啊!”《阳城县志》主编刘伯伦先生块垒在胸,《“泽州县”地名现象漫议》一吐而快,刊于时为民政部地名区划司等主办的《中国方域》。今借讨论区名之机,本院推送以飨各位议员、观察员。

泽州公园——时任晋城市委书记李拴纣题字。游人走过泽州路,看过泽州公园,总会由衷赞叹:“泽州县好气派啊!”

听说晋城市郊区改名泽州县,亦喜亦惊。喜的是原泽州的南五县又恢复原数;惊的是以“泽州”命县名的气派不小,起用“泽州”一名,实在使人困惑不解。
不过,话又说了回来。作为晋城市的一个子民,又有近邻之谊,况身操地方志未技,眼睁睁看到这名字起得不妥,装聋卖哑乃至幸灾乐祸,一则于心不忍,二则有愧于吃这碗职业冷饭。想来想去,觉得还是进一忠言为好,免得别人说我们史志工作者是聋子的耳朵——摆设。
似乎先得弄清泽州和晋城的来龙去脉。隋开皇初改建州为泽州。唐贞观初泽州治所移至今晋城市城区。清雍正时升州为府,泽州府下辖沁水、阳城、高平、凤台、陵川五县。晋城呢?汉置高都县,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丹川县,唐初改为晋城县,清改名风台县。1912年,复称晋城县。1983年改建晋城市(县级市),1985年升格为晋城市(地级市),后将原晋城分为晋城市城区和郊区。1996年,郊区恢复县称,何以命名,是个历史性的题目,非同小可,能不动动脑筋?“泽州”二字富丽堂皇,捷足先登。究其原因不外有三:一、“泽州”以古老叫响,牌子大;二、“凤台”因与安徽省凤台县重名,有犯我国地名的规忌;三、“高都”今为镇,以一镇名命县名,是以小辖大,感情上难以接受。
我们不禁要问间:那么为什么不可复称“丹川县”呢?原因很简单,知名度小嘛!对方反而会问:称“泽州县”有何不可?原因也很简单:一、州比县大,称“泽州县”,既是州又是县,逻辑混乱,降低了泽州的“身份”;二、过去是泽州辖晋城,现在晋城反倒辖起泽州来了,真是“皇帝老儿轮流坐”。笔者出于爱泽州之心,怕泽州这个晋城市的古称因“泽州县”的出现而沦落。你想到没有:“泽州大地”、“泽州今古”、“泽州文化”、“泽州人物”““这些富有诗意的词藻今后非“泽州县”莫属,晋城市你就靠边站!虽然这不是“领土主权”,但它是个“专利权”呀!

刘伯伦先生(析城翁议员)为国内著名史志学者,知名诗人图为原发样刊

究其实,当今全国各地出现的地名混乱现象,远不止“泽州县”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,不少县升格为市(多为县级市),高平市就是一例。高平市与晋城市在“市”字上是平等的,但二者的层次不等。我们当地人知道这个差异,外地人难以辨别,听说出现过一个笑话:晋城市的副市级领导同高平市的正市级领导外出参观,在宾馆受到了下格的礼遇,有口难言。这吧,一朝半夕,也无所谓,倒能体现我们共产党人不论级别高低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可是层次上的紊乱在人类认识史上毕竟是一个倒退,在实践中也极易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。
再说,一些以一个字命名的县升格为市,即称“X县市”(如河南省辉县市),这与“泽州县”可谓异曲同工:一个是由县而市,步步高;一个是由州而县,节节低,也够有趣的了。我想,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,汉语又那么丰富,历史上建置区划命名又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,为什么我们今人在地名文化上较前人却显得那么模糊和无知呢?
 
以一个字命名的县升格为市,若想保留原来单名而成双音节市名,根据古人的经验,可考虑两种方法,一是易“县”为“献”、“宪”等同音字。二是改“县”为其它字,如万县市,可称“万献市”,或改称“万全市”这种模式。这样,我国地名或区划名就有个严谨性和规范化,不致随心所欲,丧失“文化”。

某书某文之一节。时有很多顺口溜,其中“晋城人民志气大,能把泽州大变小”,一样板子打在“晋城”上。



三议晋城市辖区调整西东两区的拟名

向着两省三县交汇处奔跑

中华民族大家庭 简易记诵诀

山西辖市歌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